职业教育发展:产教结合、校企一体
作者:湖北中职网 时间:2021-03-23 77次
摘要: 在许多人的眼中,职业教育就是给学困生找个出路让孩子练练动手能力有个学先上着,似乎与适应性不搭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职业教育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教育类型,学
在许多人的眼中,职业教育就是“给学困生找个出路”“让孩子练练动手能力”“有个学先上着”,似乎与“适应性”不搭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职业教育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教育类型,学习内容需要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各种简单化思维。
我国走了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无法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目标复杂性
业技术教育目标是职业性目标与教育性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与职业院校发展目标、近期就业目标与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统一体。职业教育系统既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还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忽视教育性目标,就不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忽视职业性目标,就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而且,职业教育的目标需要依据产业转型要求不断调整,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些特点远比普通教育更为明显。
2、主体复杂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双主体的校企合作教育,其复杂性不在于增加了一个办学主体,而在于学校公益性与企业营利性、学校发展水平与企业发展水平的巨大反差,这种异质结构需要以复杂的机制来维持。我国开展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都是为了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最重要的也是实现体制机制创新。许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机制方面投入的精力,甚至远远大于教学改革本身。
3、内容复杂性
职业教育内容的复杂性是由产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产业,就要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技术工艺实现了创新,课程内容就要随之更新。我国产业门类齐全,在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中,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666个工业小类,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各个专业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造。职业教育教材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
4、过程复杂性
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地点交替学习,以学徒制、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方式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完整的职业学习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生手-新手-成手-高手”的发展路径,其中包括从非职业人员到职业人员的嬗变,这也是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尤其是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完全是一种个性化学习,至今我们对这种学习研究甚少。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不仅需要职业院校扭转简单化思维,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且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支持职业教育,为职业院校提供可靠、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特别是需要企业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为职业教育提供产业导师和实习设备,增强生产型企业的教育功能。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
文章标题:职业教育发展:产教结合、校企一体